《三国演义》主题与艺术特色
一、主题思想
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与正统思想的反映。
以人物为载体衍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如仁、义、礼、智、信、勇等。刘备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
二、故事阶段
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
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
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纷争,带出各种战争与奇谋险计,形成完整大故事。
三、艺术成就
(一)军事政治描写
擅长描写战争,能写出每次战争特点,注重描写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及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写法随战争特点变化,写战争时兼写其他活动,使战争表现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二)人物塑造
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曹操奸诈,一举一动似隐伏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带有天真、莽撞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篇章如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流传极广。
四、文化蕴涵
罗贯中将雅、俗两个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民间思想,是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和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为《三国演义》提供素材和史事框架,史官文化的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在小说中也有较好体现,如编撰者采取客观态度,重视历史经验教训总结等。
五、创作特点
依史以演义,创作目的是描绘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比较完整地叙述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借鉴编年体史书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有机组织近百年历史故事,重点在于揭示各个军事集团的兴衰教训,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是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