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三大战役详解
一、巨鹿之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8 年十月至公元前 207 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抵达巨鹿县南黄河(一说为漳水),继而全军渡河(一说为漳水),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直奔巨鹿。
楚军迅速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粮道并包围王离军队。将士士气振奋,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打退章邯,活捉王离,杀死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
二、井陉之战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 204 年)十月,汉军与赵军在井陉交战。
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余轻敌之心,摆下背水阵,鼓动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同时另调轻骑夺取赵军军营。
赵军回营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大势已去,一哄而散。
三、赤壁之战
公元 208 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
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点燃,火借风势烧向魏军,魏军不熟水性且船连一起,死伤无数。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之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一年多,曹操以两万左右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此役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展现非凡才智和勇气,写下军事生涯辉煌一页。
建安七年(202 年),袁绍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 年),曹操征服乌桓,实现北方统一。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之赤壁之战
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意图统一江南。
孙权与刘备联军在周瑜指挥下,利用火攻等策略成功抵御曹操进攻。
此役失利使曹操短时间内无法统一全国,孙刘双方借此发展壮大势力,刘备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并谋取益州,孙权屡次进攻合肥。
此战形成天下三分雏型,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夺回荆州并复仇东吴发动进攻。
战争中刘备遭遇东吴将领陆逊顽强抵抗最终被击败。
此役巩固三国时期领土划分和各方势力平衡,东吴守住荆州,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
三国文化
汉晋之际学术思想剧烈变动,受传统思想变化与政治斗争影响,由尚交游、重品藻反动为循名责实、归于申韩,由尚名务虚伪反动为自然、率直、归于老庄。
曹操与诸葛亮采用名家或法家思想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用人唯才,诸葛亮提倡法治、任才适用。
三大战役特点及影响
这“三大战役”无一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败方多因骄横轻敌。
赤壁之战,曹操正值巅峰却遭孙刘联军顽强抵抗大败,损失惨重但未伤及元气,孙权守住土地增强实力,刘备成为暴发户奠定根基。
夷陵之战,对刘备打击巨大,蜀国元气大伤,东吴虽取得荆州全境但损失惨重,此役注定两家数十年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