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特色
一、历史长剧的演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书中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重要地位。刻画的近 200 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
三、精彩的战争描写
战争构思与手法: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
著名战争举例: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四、传统文化的体现
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五、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作品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六、艺术成就的体现
军事政治描写: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人物塑造特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七、三国时期的概述
三国是指东汉末年正统皇室灭亡后中国政治局势的三分状态,即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治势力的斗争和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割据,群雄争霸,战争频发,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问题交相影响,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
八、重要人物的刻画
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如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都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生动的刻画,尤其是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更是成为了一个永久的文化符号。《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也让各个领域的人们都能够了解其故事和历史背景,丰富了中国文化。
九、文艺创作的影响
文艺作品衍生: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艺术价值体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十、作者及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 1330 年-约 1400 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代表作品:罗贯中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十一、相关拓展资料
开篇词:《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绝”人物:“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英雄事迹及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著名战例及相关人物:
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诗句所指人物及故事: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关羽,所报答的“主”指刘备,“义释”的是曹操。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成语或典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曹操的评价:
褒:雄才大略的曹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在三国的政治天宇中。
贬:曹操为人奸诈如狐,打着天子的旗号,干着算计诸侯的勾当。
体现诸葛亮精神的事迹: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前后出师表、忠辅刘禅。
杜牧诗所指战役及人物: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曹操、周瑜。
一系列英雄人物及事迹:《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