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相关信息
一、字数与版本
据查询爱问网显示,《三国演义》字数为 8001284 字,其中正文 628665 字,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全书约 64 万字,120 章。
现存最早刊刻版本是明朝嘉靖壬午年(1522 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共 24 卷,240 则,每则前有七言单句标题,后刊刻本将 240 回合并为 120 回,每回标题变为七言双句,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另有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 年)叶逢春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10 卷,240 段,现仅存八卷,第三卷与第七卷佚失。
二、创作背景与时代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遂创作《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三、内容梗概
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全书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背景上上演气势磅礴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又有兵法韬略,反映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转化,概括这一时代历史巨变,塑造一批叱咤风云三国英雄人物。
四、人物塑造
诸葛亮:“贤相”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出于圣贤而近乎神。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被后人奉为神灵,即武圣人关老爷。
刘备:被塑造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曹操:被塑造成“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野心家和阴谋家。
五、作品艺术特色
采用浅近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以宏伟结构将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事件和众多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将来自雅、俗两个层面文化融为一体,按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使作品具有丰富文化蕴涵,是一部形象化三国兴亡史,也是民众眼中政治、军事史。